帕羅提琴,等你來發現好聲音 尋找帕羅中
Skip to content

提琴的歷史

公元9世紀,波斯地理學家 伊本 · 胡爾達茲比赫 首次引證了拜占庭帝國弓弦樂器Lira, Lira是拜占庭的傳統樂器,就如同熱瓦甫樂器之於伊斯蘭帝國。拜占庭Lira遠傳至歐洲大陸以西,以至於11-12世紀期間,歐洲文學家都會用Fiddle或Lira這個詞來代指弓弦樂器。與此同時,熱瓦甫有可能是通過伊比利亞半島傳播至西歐。這兩種弓弦樂器在歐洲的傳播,促使大量的歐洲本土弓弦樂器的發明。

第一個清楚地記錄小提琴的存在是1530年 高登齊奧 · 法拉利 的畫——《聖母與橘子樹》中,一個小天使在演奏一把弓弦樂器——小提琴。幾年後,在義大利薩龍諾,Madonna dei Miracoli教堂的天頂壁畫上, 也繪有天使在演奏三樣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壁畫上的這些樂器與現代小提琴不同的是法拉利描繪的只有三根弦和弧度誇張的琴身。

《聖母與橘子樹》

究竟是誰率先製造出了小提琴並不清楚,但有資料佐證,小提琴來源於義大利北方,米蘭附近。不只是在法拉利的畫中,同一時期諸如在 布雷西亞 和 克雷莫那 都有名氣很大的弦樂制工藝出現。

現存最古老的小提琴,是1564年 安德雷亞 · 阿馬蒂 在克雷莫納製作的,琴身內刻有「查理九世」印記,只是標記已經變得非常模糊。大都會博物館有一把阿馬蒂製作的或許更老的小提琴,推斷在1558年,即查理九世,但時間無法準確斷定。

最著名也是最無損的一把小提琴是 彌撒 · 斯特拉迪瓦里琴(Messiah Stradivarius),也叫做Salabue,1716年由著名制琴師 安東尼奧 · 斯特拉迪瓦里 製作,極少或許從未被使用過。現存於英國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內。

從16世紀到19世紀,小提琴結構的一些變化,其中包括:

  • 19世紀,小提琴的指板被製作得更長,以便演奏最高音符。
  • 由于越來越大的交響樂隊更流行,指板被製作得更加傾斜,以便能使演奏音量提高。
  • 幾乎所有的老樂器都被修整過,例如將琴頸加長1厘米以便抬升音高。
  • 幾乎所有老樂器的低音梁(bass bar)都被加重以承受更有力的拉弓。
  • 傳統制琴師將琴頸釘或粘在琴身的上半部。之後的制琴師多用鉚合工藝連結琴頸和琴身。
  • 腮托是19世紀早期由路易斯·施波爾發明的。

這些改變帶來的效果就是,小提琴的音色和質量較之先前有了顯著的提升。無論如何,現在大多數的小提琴的外形結構和組裝方法都是基於這些老樂器上的。

19世紀和20世紀,德國薩克森州,米滕瓦爾德(現在屬於德國),奧地利的蒂羅爾地區,和義大利,捷克共和國的波希米亞, 都有相當數量的小提琴被生產出來。1880年到1914年,大約有700萬件家族作坊製作的小提琴,貝斯和琴弓從馬爾克諾伊基爾興運出。19世界和20世紀早期,許多薩克森州出品的樂器實際上是波希米亞製造的,因為波希米亞的勞力成本更低廉。

今天市場上也看得到許多中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製造的小提琴。

留言